一部逾万言的辛姓族谱,日前在秦州区华歧乡辛大村发现,族谱记载了辛姓的根源,源于陇西管辖的秦州西街。这不仅证明了辛姓根植于天水,而且填补了我市历史文化研究尤其姓氏发掘研究方面的一些空白。现刊发原天水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辛启荣先生撰写的文章,揭开《辛氏族谱》的真实面目。
夏禹之子名启,分支于莘,莘故址在山东。甘肃天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,历史悠久,据史书记载,早在战国秦昭王 27 年(公元前 280 年)就设置了陇西郡。该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,它包括陇山以西,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,即今兰州部分、定西、天水、陇南地区的所属各县。郡治先设在狄道(今临洮)后迁襄武(今陇西)。辛姓的根起源于陇西郡管辖的秦州西街。
汉文帝刘恒时(公元前 179 年)敕授皇清为臣迁移陕、甘、秦州西街居住。
汉武帝建元四年(公元前 137 年)辛武贤生于秦州西街。幼年习文.中年习武演练兵法,文武双全奇谋天才。他同赵充国一起屯田三奏,议事剀切详明。大渡湟水三次,功垒盖世。镇守太原伊海关,三攻匈奴忠勇显赫,天子诏书敕授为甘州,酒泉太守,太原伊海将军,侍御史朝三品巡殿候。
汉定帝甘露三年(公元前 51 年)寿终,享年 86 岁,葬于秦州王家磨坟墓。
汉宣帝敕封为山西太原城隍神,辛门第 42 代宗祖。辛武贤夫人李氏(秦州西街飞将李广之妹)敕授为一品诰命夫人。生前和亲属居住在秦州春新街,房 13 院,占地百亩。
辛武贤共生五子、长子镒、字孝贞;仲子钰,字弟元;季子聚,字忠辉;哀子缮,字信连;义子巅,字安邱。子孙迁疏于三川,牡丹,岩川,宝凤山脚下;四门川,原系古代九洞山龙门寺脚下;洮州辛川蒿南山脚下。汉中、付坪、磷缨、唐州、山东、山西、福州等五州原来而是一家,宗祖留下个字。
辛武贤之子辛庆忌,仕汉为光禄大夫,拜左将军,以防匈奴西域,辛武贤、庆忌父子皆以勇武显闻,故秦诗曰:王子兴师,修我甲兵,与子皆行。
三国时期魏有辛雄,字世宾,平东将军,光禄大夫,去世后葬於陕西。雄二子留落关中,雄兄去河南。
辛大德东魏孝静帝驾下大臣,为官清廉正直,而奸臣陷害打入牢狱,因民情过大求出狱,两次并请入朝为先祖修德重望,皇清敕授朝四品,清正氏祖灵文林郎,寿终73岁,葬于秦州王家磨祖坟,生前居住春新街,高祖门下45代也。
辛世雄扶保隋文帝改水治河,文武全才,皇清敕授左谬将军,朝三品保驾候。59岁寿终,灵骸未迥秦地,落葬陕西富平县,为辛公门下46代世祖也。
五代后汉时,汉高祖刘知远天福元年,辛公辛鑫,字廉贞,镇岷州敕授为六品。天水春新街住居为纪世 57 代。寿终 81 岁,骸骨葬在秦州牡丹宝凤山脚下坟地。
五代至宋末有 10 代纪世,辛公门下 67 代,住居原址春新街。
宋末至明初有 3 代,辛公门下 70 代,住居原址春新街。大明万历年辛公辛金戊子科中举赴任:一任成纪知县,七品;二任江南镇江府,五品;三任户部主事,四品。其生八子:长子牡丹石咀,辛寿庭;仲子牡丹辛家沟,辛世庭;季子辛家渑咀,辛云庭;义子牟家坡,辛康庭;曾子天水新街,辛安庭;玄子凤翔磷谷,辛国庭;依子秦安辛家沟,辛清庭;穆子洮州辛川,辛镒庭。
辛金年方寿世 73 岁,骸骨葬于牡丹辛家沟乌牛坟地,长子辛寿庭和仲子辛世庭守基。
大明 16 代,辛公门下 86 代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